发布时间:2021-05-20 11:05:23| 作者:
“南昌拓”是指明清以来流传在江西省会南昌一带的传统拓片艺术,它种类丰富多元,内容博大精深,一般来讲,“南昌拓”包括传拓(干拓与湿拓)、颖拓和全形拓等。清代黄牧甫曾客居南昌,在拓片艺术上曾做了大量尝试,把这种艺术由单纯拓制古青铜器铭文、碑刻,逐渐扩展到反映商周青铜器、造像、秦砖、汉瓦、六朝石刻、佛像的拓片画。民国十七年(1928),南昌拆除古代城墙,江西新建籍教育家蔡敬襄校长搜集南昌历代城砖一百多种,按铭文与图像砖分别拓片,装裱成册,受到英国骆伍廷爵士的称誉,蔡拓制的《大中华南昌城砖图志》先后赠送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。蔡氏所拓作品,是“南昌拓”艺术的代表作。
民国中期,著名拓片艺术家、篆刻家、江西周康元即周希丁(1891-1961)开始用“透视法”拓制古器,大获成功。他在北京文博界享有盛誉,与当时名流罗振玉、陈宝琛、卓君庸、丁佛言、易大庵结“冰社”研究金石,著有《古器物传拓术》等。周希丁后将这一技艺传授给傅大卣(1917-1994),傅又传给贾文忠(1961-)等人。北京周艺稳先生(1958-)为周氏传拓传承人,他从这一支的传拓技法入手,推陈出新;又以传拓技艺授其子周训凯(1986-),周训凯携此技术重返江西,用“湿拓法”传拓省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。从周希丁到周训凯,相距四代。
周氏“湿拓法”不受气候、湿度和其他工作环境影响,平均一幅作品仅耗时20分钟,曾到西安碑林传授和表演,被称为“天下一绝”。
就在“南昌拓”的传拓法大放异彩的同时,另一传统艺术“颖拓”的传承也得到长足发展。宋代豫章分宁籍艺术大师黄庭坚后人黄祖淮(南昌湾里人)游学天下,拜师学艺,学习颖拓技艺,并返回南昌,自此,颖拓技艺逐渐在南昌流传开来。
“南昌拓”的传拓与颖拓,都是拓片艺术的精华所在。传拓讲求忠于原物,颖拓则在此基础上,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作。
与传拓相比,颖拓是中国书画艺术中非常罕见的一种艺术形式,是古往今来别开生面的奇画。颖指笔尖。颖拓,就是用笔尖画、抹、点、拓出来的拓片画,是假拓片。它的艺术价值贵在假似真上,贵在逼真和传神上。每一种颖拓作品都能体现出其唯一性、独创性、和作者极大的定力、耐力及艺术修养。南昌颖拓是中国书画艺术中一门濒临失传的罕见艺术。颖拓艺术包含平面拓与立体拓。又分朱拓、墨拓和彩拓;颜料选用花青、赭石及朱墨等。颖拓具有及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,能给人以雄奇、逼真、清雅、新颖的艺术感染力。能体现残蚀、缺损、锈斑、明暗、锋角、远近、角度的变化,使得颖拓作品有近似原物又胜似原物的特征。
关于颖拓的美学意义和艺术价值,郭沫若说得最精辟。郭老在题茫父颖拓的诗句中说:“毡拓贵其真,颖拓贵其假。假则何足贵,君不见绘画。摄影术虽兴,画笔千金价。”他认为颖拓是一种绘画,是古今来别开生面的奇画。它能传拓本之真,写拓本之照,有如水中皓月、镜底名花。玄妙空灵,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。碑刻由于毡拓手法不同,因而具有许多面目与称谓,如乌金、蝉翼、刷丝、堆绒、朱拓、擦拓等。而且较原作更鲜明更有精神。凡是艺术,几乎都是以假乱真,绘画、雕塑、工艺品无不如此。戏剧中的优孟衣冠,以男子扮女角,京剧中的四大名旦是突出例子。郭老的话,不但道出了颖拓艺术的真谛,也说明了艺术普遍规律。2019年被列为南昌市第六批市级文化遗产名录。